信息技术研究所官网
首页  |  简介  |  网络法规  |  安全智库  |  业内动态  |  下载中心
业内动态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信息化稳定持续发展
数据安全策略,这些高校这么做
数据安全全过程管理——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李志民:信息安全可设为高校开学“第一课”
数据安全发展态势及相关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业内动态>>教育信息化>>正文

天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信息化应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2017-03-08 14:22(点击:)

高校目前的CIO,多数是身兼多职,这其实会带来更多的困惑。CIO进行统筹、决策,在全校层面如何有效展开与实施相应策略,遇到的阻碍远比专职要复杂,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整合资源、提供决策支撑等方面。——刘东志

  在“2016中国高校CIO论坛”期间,记者对天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进行了专访。刘校长解释说,自己刚刚分管天津大学信息化工作,时间并不长,还在探索阶段;但提到工作的理念时,他很认真地介绍说,“我在学校里主张信息化要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推行信息化重在应用。”
  2016年天津大学新校区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刘东志关于如何“内化于心”的思路也有了一个“一盘棋”的规划。
  理念到位是第一步
  在刘东志看来,“外化于形”是指软硬件建设,“内化于心”则需要能真正为决策系统提供服务,“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便利化、少跑腿,内化于心是要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教育理念和观点中去,引领学校的发展。”刘东志表示,理念到位是他在天津大学要做的第一步工作,而这一步其实是最为困难的。他指出,当下高校多数信息化仍然停留于“外化于形”,即硬件建设层面。“重表观不重内在,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内在就是结果,信息化重在应用,建以致用,用起来才是王道。”他说。
  2016年,天津大学确定了“新三步走”的“双一流”发展路径: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2045年,即天津大学建校150周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刘东志认为:“天津大学‘新三步走’的发展路径,显然是需要信息化全方位跟进的,要对学校的信息资源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深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让信息化真正支撑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需要对学校管理全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定位,并有必要进行改造。2016年9月,刘东志在参加天津大学网络学院的开学典礼时,提出网络学院与成教学院应合二为一。网络学院的教学过程是网上授课,老师当面答疑;成教学院的教学过程特点则是传统授课、网上答疑过程。“这两种发展模式,在今天的环境下,完全可以融合的,没有必要设置两套管理班子,既不科学也很浪费资源。”在刘东志的设想中,天津大学应该用两三年的时间,将两个学院合并成一个“开放学院”,提供终身学习的服务。
  刘东志说,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理念要深入人心,与学校要营造什么样的文化、创造什么样的氛围直接相关。长期以来,天津大学致力于营造“对学生的关爱、对学者的尊重,对学术的崇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又反过来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进一步融合。”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
  2016年初,天津大学新校区智慧校园的基础建设告一段落。占地3750亩、总体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2万多名师生的新校区,基本实现了云端管理:教师资源和课件存在桌面云,随时随地调用;校区照明系统自动感应人流调节明暗;学校一卡通在双校区的应用畅通无阻;校务管理逐渐无纸化办公……
  刘东志认为,这只是完成了智慧校园的第一步,下一步将着眼于“大数据”,在全校“一盘棋”的设计思路下,使智慧校园真正融入支撑一流大学发展战略。
  “从无到有,我们已经开始积累数据,但目前数据尚未进行有机的整合。”刘东志分析天津大学的现状,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全校范围内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统一标准规范,形成一套完备统一的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相应的软件应用开发,最终形成一个可分析的决策支撑系统。刘东志说,“高校内部部门林立,数据不关联,其实正在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孤岛。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连通,将是未来发展最大的瓶颈。路已经建好了,我们希望上面跑的车能统一规格,通过车辆的运行过程,找出有机的规律支撑学校的发展。”
  前不久,刘东志曾安排学工部门分析学生的运动形态。通过物联网统计学生外出的时间、在图书馆的时间、在教室的时间,以及在运动场馆的时间。由此,可以了解学生整体的户外运动情况,即:有多少学生是宅宿舍型的?有多少学生是运动型的?……有了这样的整体状态图,辅导员针对本班学生的状况如何进行运动的引导,学校层面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运动场馆,以及学校应如何制订相应的策略,调动“宅在宿舍”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保证每天至少一到两小时的运动时间,也就有了一个依据。“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刻画出一个大学的学生运动形态,提供信息分析,提供决策参考。”
  刘东志认为未来类似的工作将会更多,“对学生的关爱如何落到实处,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比如根据学生一卡通的消费情况,判断学生的消费水平,判断可以开发什么样的菜品,甚至从而判断贫困生的资助对象等等。“未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运动行为,学生的整体发展评价等等所有的过程,都可以在信息化支撑下,发展得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CIO必须是专职
  2016年6月正式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刘东志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欲谋其事先正其名,CIO的制度建设与确立,对整个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他希望未来CIO制度也能像总会计师制度一样,职责清晰,制度分明。
  刘东志强调,CIO应当是专职专任,才能真正落实顶层设计的各项规划,真正发挥作用。“高校目前的CIO,多数是身兼多职,这其实会带来更多的困惑。CIO进行统筹、决策,在全校层面如何有效展开与实施相应策略,遇到的阻碍远比专职要复杂,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整合资源、提供决策支撑等方面。“
  作为天津大学的CIO,刘东志对这一职位应当具备的素质有着清晰的界定。2016年9月30日,钟登华院士就任天津大学校长。履职伊始,钟校长就提出:“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三种意识:不断创新意识、敢于担当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刘东志认为,作为信息化的分管领导,更应当增强这三个意识,“信息化的全过程,要充分体现主动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
  分管信息化工作之后,刘东志着手的首项工作就是“整合资源”。信息化资源整合,这个问题在高校已经谈了很多年,知易行难,不少学校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在局部实现。刘东志寻找到的突破口在“人事系统”。“所谓人财物,人是第一位的,在高校,只要掌握了人的信息,统一了人的信息,其余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人事系统是天津大学实施管理流程优化的第一步,随后将通过人事管理系统引导全校的大数据建设。“有了人,才能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真正带动起来,以这一数据为基础,才可能关联到其他的数据,也才能从而引导其他资源的整合。”
  未来,天津大学还将推行校务管理的云端一体化管理,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校园。“一个键盘,一个显示屏,一上网打开键盘和显示屏,就进入学校的云桌面,所有的校务流转,数据交换,都在这上面完成。管理流程大大简化,整个办事过程透明化,还节约了资源,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
  未来校园要保持创新
  在采访中,当被问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校园什么样时,刘东志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说起了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中每一个智慧生命都是猎人,猎人就是要隐藏自己,一旦暴露,就会被消灭掉,那些隐藏在黑暗森林里的其他猎人或者豺狼会毫不犹豫点杀你。”刘东志强调:“在技术面前,未来是不可预期的,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也要保持自我革新,因为你无法确认这个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
  他认为,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主流的前瞻技术已经对现有的高校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时代是有丛林法则的,“隐藏”并不是指要当鸵鸟,而是要用现代技术将自己武装起来,如果不及时变革自己,就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用户的时间、终端的屏幕,互联网的竞争就是资源的竞争。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人才,如何保持大学在未来立于不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大学要不断创新,自我革新。大力发展信息化是当前大学必须坚定不移要走的路。依托信息化技术,培养最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天大校园成为一个创新创造、开放包容、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刘东志说。【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关闭窗口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天津理工大学8号楼308A 邮编:300384 电话:022-60215511 email:zxx(a)tjut.edu.cn (a)替换成@
版权所有:天津理工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