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科研成果
近5年,学院承接科研项目共计235项,其中,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22项,省部级及局级纵向科研项目37项;科研经费8500余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545万元;发表论文共计65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497篇;授权发明专利6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
1、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传输特性、性能提升方法等基础问题,以及高铁列车、电动汽车、无线传感网无线供电/充电关键技术等。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授权多项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多项。
2、风电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该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关键技术,结合自抗扰控制技术改进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环路,提升高渗透率下风电互联网的抗扰性能。该技术已经在包括世界最大的风光储基地-国网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在内的许多风电互联网中得到应用,专项审计报告表明直接经济效益近17亿元。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该成果获得了2016年、202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海上漂浮式光伏高效安全电气系统技术与应用
为国家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项目(2022YFB4200703),科研经费765万元。突破复杂海洋环境下关键电气部件性能衰退机理,获取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高效安全电气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技术、电气部件耐候性指标体系及多维度耐候性提升技术,支撑海洋强国的建设。参与承建了天津、山东、江苏等首批海上漂浮式光伏示范工程。
4.基于混合增强智能有源配电网的高可靠运行技术
推进集成涵盖多源数据接入和全景建模的信息融合技术,提出递推自适应状态估计方法、有源配电网运行安全预控技术、研发了有源配电网运行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控制和高可靠供电。研究成果支持了国家技术标准1项、行业规范2项。成果应用于天津、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获科技进步奖5项。
5、设施温室二氧化碳气肥精准补偿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应用
该项技术实现了根据温室内植物品种、生长阶段、环境条件自动确定二氧化碳施肥量,避免了传统方法过施和欠施的问题;开发了设施温室二氧化碳气肥精准补偿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设施温室植物在进行高效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的精准补偿。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已在25000亩设施蔬菜温室中推广应用,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海上石油平台中控系统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研发的中控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系统,已在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西作业公司的歧口17-3平台中控系统改造、埕北火灾盘改造等项目中得到应用。该项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荣获201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7、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关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的研究,对增强我市风电设备配套能力,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同时,风力发电作为绿色能源,对降低污染、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环境效益。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荣获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智能制造技术在方矩管生产中的应用及实现
该项目采用智能制造技术对方矩管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新型方矩管配辊参数预报设定、远程自动换型,方矩管外形尺寸在线检测等功能,已在天津市友发德众钢管有限公司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该技术荣获201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9、IGL-800全自动真菌/细菌动态检测仪项目开发及产业化
该项目基于全自动检测过程实现(全球首台)、基于分解运动速度和力反馈的机械手精准运动控制方法、基于线性自抗扰算法的温控系统三个创新点,结合物联网智能监控技术,研发一种既能检测真菌的快速可靠的方法,又能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引起的误差的全自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仪。该产品已经远销于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等二十余个国家地区,在近100家医院开展此项目。该成果获得了2017年天津市科学进步三等奖。
10、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智能平台
该项目基于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HES理念,以智能感知与数据智能分析为基础,设计并建设污染场地修复作业智能管控平台。该智能平台集多功能于一体,主要功能包括:污染场地修复作业优化调度指挥;施工现场多组分有毒气体和人体生理特征的在线监测与预警;修复作业全过程中施工人员、污染土壤、作业车辆以及其他物资的全程监测和管理;出现危险异常状态时一键式迅速启动应急指挥预案等。
11、汽车喷油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该项目主要研究汽油机用低压电磁阀喷嘴性能检测的设备与方法,并能够满足《GB/T 25362-2010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GB/T 25363-2010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总成试验方法》、汽车行业标准《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和《SAE J1832-2001 Low Pressure Gasoline Fuel Injector》的要求。
12、多模式脑机接口技术
项目团队在脑机接口和生理电信息处理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结合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技术,开发了基于语音增强的跨个体混合脑控范式;采用EEG+EMG的混合实验范式,提高了多任务脑控的信息传输率和分类准确率,实现对NAO机器人、机械臂和电动轮椅等设备的在线控制;采用融合时域、频域和空间域脑电信号特征,实现了情绪和疲劳状态的解码。
13、微机电系统和智能机器人
该项目以微机电系统和医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无线微管道机器人系统、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仿生球形两栖子母机器人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